《中华姓氏文化》(连载)--李姓起源

时间:2021-10-13 11:30:18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木铎
编者按:为了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2021年9月13日起,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将连续编纂、刊载《中华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文化》将讲述姓氏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家训、家规、族规之类的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睦近邻,崇节俭,恤孤寡,戒淫逸等。也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以及他们敬祖尊宗,遵纪守法,教子成才,自强不息的良好家风。
  《中华姓氏文化》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连续刊载,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欢迎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对此事提出好的建议,欢迎有关专家学者投稿(投稿邮箱:zghb666@sina.com,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

(续上)李姓起源
 
    护明忠臣李鲁,是火德公的第15代裔孙,明末时任兵部尚书,清兵入侵时,奉命守卫上杭。清主帅曾以高官厚禄诱其投降,被严辞拒绝,后城陷,李鲁吞金而死。像李鲁这样的忠臣,火德公门下不乏其人。
    1998 年 2 月 21 日台湾《中央日报》报道,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与中国台湾“国民党主席”李登辉在日月潭的晚宴上“交谈的气氛相当融洽,在闲谈中两人发现不但有同宗之谊,而且祖籍还是同乡”。但令人痛心的是,李登辉却意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李光耀和李登辉的祖籍,同是福建上杭丰郎村,他们同属李火德之裔孙,今上杭官田火德公祠“李氏大宗祠”是他们的同宗祖祠。
    据《古野唐溪李氏族谱》(广东大埔县)记载,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是李氏人闽始祖李火德第 28代裔孙。其源流线索大致如下:
    李火德第7代裔孙李德明(邑庠生),在元惠宗至正(1341-1370)末年间,从福建上杭稔田乡官田村移居广东省程乡县溪南浚头(今梅州市)开基。崇祯末年,程乡县一带痘疫流行,且遭明清兵乱,德明公之13代(李火德之19代)裔孙李衍白,随母迁居海阳县外祖母家,继而又迁丰顺县潘田乡,至清顺治八年辛卯岁(1651),衍白公23岁时,他携母迁大埔古野唐溪(上述各县地均在广东省),并在此开基创业。李衍白的子孙传至第6 六代(李火德之25代),有裔孙华卿,字协裔,他曾请地理先生在家乡唐溪看风水,这位地理先生点地坟一穴,并对他说,此地龙脉旺,百年之后可葬于此地。又说,子孙往外必能发达。华卿将地理先生说的话牢记心中,以后他远渡重洋到新加坡谋生,并把家业经营得十分兴旺。1882年,华卿35岁时,返乡捐了一个“中书科中书”的功名,不久便染病,此后回新加坡医治无效,知日子已不多,便动身返回家乡唐溪,一年不到便辞世,葬于唐溪村屋背。李华卿之子李云龙(即犹虎,李光耀之祖父)在新加坡继承了家业,由于经营得法,又待人热情和气,因而家业进一步发达,并任轮船公司经理。李云龙有子振抻,振坤生有四子,名曰光耀、金耀、羡耀、添耀。
    关于李登辉的祖籍,1988年8月7 日台湾《联合报》有专文,其中说李登辉的父亲“李金龙老先生则表示:族谱资料显示,他们属陇西堂,由中原移居福建的先祖是(李)火德公。到李登辉一脉已是楼下始祖的第 19代。至于来台始祖第 14 代的嵩文公,崇文公两兄弟,他们在清乾隆年间自淡水登岸后,就深入三芝乡陈厝坑内山垦荒......到了崇文公的孙子乾聪公,终于购下三芝乡埔坪村的源兴居”。
    李登辉父亲李金龙先生所说的与现存李火德各脉族谱记载相符,《永定文史资料)第 7 期载有《李登辉家族大陆世系初考》,说到:在宋元之际,李火德之父李珠南迁宁化石壁乡居住,至南宋嘉定年间,李火德迁至上杭县胜运里丰郎村开基(前述)。李火德的第3代,长房孙子千三郎,迁(福建)永定县大溪乡莒溪坎下。至第4代三五郎,又迁邻乡湖坑岭下。直至第8 代德玉公(万九郎),迁邻村奥杳楼下开基,被称为奥杳楼下李姓一世祖。李德玉的 13 世嗣孙李荣仕(讳梦三)生嵩文、崇文两兄弟。清乾隆末叶,崇文携幼弟崇文去台湾谋生。这正与李金龙老先生所说“来台始祖第14代的嵩文公、崇文公两兄弟”完全吻合。
    以上资料表明,李登辉与李光耀两先生分别是火德公的第 26 和 28 世后裔,其先祖最早开基于福建上杭县稔田乡丰朗村。如今丰朗村的李氏已全部外迁,然而火德公及其元配伍氏夫人、续配陈氏夫人的三座古墓却保存完好。前述,在离丰朗村四公里处的“李氏大宗祠”是火德公后裔寻根谒祖的神圣之地,历年有不少远来的亲人在此祭祀朝拜。想必有一天,海峡两岸的李氏裔孙聚在李氏大宗祠,忆往事,谈未来,那该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啊!到那时,李登辉一定会为他今天的所作所为而悔恨。李登辉的先祖是容不得背叛祖先的劣行的。
(待续  摘自《中华姓氏起源》)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