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园我的家》优秀文学作品--云朵之上家访行

时间:2022-02-15 14:45:12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刘森
    编者按: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妇联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经研究,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河北省文联系统期刊联盟共同主办“我的校园我的家”优秀文学作品征文活动。经三个月的征稿工作,共收到文稿近六千篇。从2022年2月12日起,我们将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陆续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刊载。
    这样做的目的是:展现我省校园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广大教师、学生的精神风采,展示他们的学习生活实际,强化广大教师、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优良的校风与家风,为我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就此提出意见或建议(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云朵之上家访行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家访小组    刘森
 
    石家庄市红旗大街356号,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内地西藏班,五百多名来自雪域高原的高中生在这里学习生活着。有那么一群默默坚守的老师,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为这群孩子守护身心陪伴成长。今年暑假,一次跋涉万里的深度家访让他们又开启了一段特殊的心灵交融之旅。
    刚刚完成一个学期繁忙的教学工作,顾不上休息,紧锣密鼓地整理好孩子们一年来学习生活的综合表现,一摞摞表格,一份份成绩单,一段段小视频,都被老师们细心地装进行囊。走,出发!到澜沧江边去,到边境村寨去,到雪域高原去,到云朵之上去,到西藏班孩子的家里去,心贴心地看一看西藏班同学的家庭和他们的成长环境,亲眼见一见日思夜盼的藏族兄弟,和他们手拉手地叙叙家常、聊聊孩子,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和希冀,到万山之源的细密褶皱里去感受爱的教育回响,让雪域雏鹰的翅膀翱翔的更加有力坚强。
    一场浓浓亲情的家长会。2021年7月9日上午8:30,拉萨天河宾馆,一场特殊的家长会即将开始。7月8日抵达拉萨后,家访教师不同程度出现高原反应,大家几乎一夜无眠。负责家长会的老师,一大早起来准备PPT课件和讲稿,顾不上吃早饭就开始调试设备,满脸的紧张期待与热切渴望,强忍着身体不适,大口地喘着粗气一趟趟上下楼,忙着迎接远道而来盛装出席的家长。9点整,家长会正式开始。让在场的130位家长想不到的是,一帧帧精心制作的PPT,一段段自然生动的视频,让他们仿佛置身民族学院的校园之中,学习场景整齐认真,生活点滴活泼细腻,燕赵大地红色实践研学的收获成长,一一展现。学院的硬件设施,教师的教学过程,课程体系的丰富多彩,第二课堂的特色活动,尽收眼底。学院精细化管理方案、学生医疗保险改革以及家长们关心关注的重点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答案。家长们认真仔细地边听边记,每张高原红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光中透露着温暖和赞许,发自内心的掌声一遍遍响起,让在场每位老师的疲惫与不适一扫而光,连日的劳顿都化作了一句句贴心的话语。家长会话音刚落,“阿爸”“阿妈”们一起拥上前来,争着抢着给在场的老师们敬献洁白的哈达,懂汉语的一遍遍地说着“谢谢”,不会讲普通话的家长从随身带的暖瓶里小心地斟出一杯杯热腾腾的酥油茶,双手为老师捧到身前。云旦同学的家长动情地说,“孩子回来之后变化很大,感觉好了很多,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感谢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罗布顿珠的妈妈不停地说,“老师们非常辛苦地来到西藏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让我们充分地了解学校的管理,我非常认可,感谢老师们的付出。”
    心手相牵,瞬间泪目。一条条洁白的哈达挂满了老师的前胸,一杯杯香醇的酥油茶清香满室,温暖涌动,情真意切;一张张真挚而朴实的笑脸像绽开的格桑,一双双热泪盈眶的眼睛似草尖的露珠,满怀敬意,牵动热肠。一句句肺腑之言直抵人的内心,都在激发师者的动力之源,让人深感托付之重。家长会现场,亲情涌流的磁场。那种浓到化不开的敬意与亲情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能拨动为师之人的心弦啊!家长会后,学院院长刘森动情地说:“从爱出发,许下为师的诺言;把心托付,牵挂雏鹰的远方。”
    小院里那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雪山映衬之下,静谧深邃的燃乌湖边,铺满绿油油青稞的半山坡上,2020级5班的洛松向巴家就在这里。远远的,向巴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身影映入我们的眼帘。小向巴一路小跑把我们的车子引到家门口,一阵热情的寒喧过后,踏入院门的一刹那,最引人注目就是在这所半山坡简单的小院中央,飘扬着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我们好奇地问向巴这是为什么,他看了一眼身边的爷爷,然后深情地说:“我们家以前是奴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帮助下才得以解放、获得自由!藏族人是有信仰的,我家的信仰就是坚定不移的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我们家从我曾祖父开始就是党员,现在家里有5名党员。我们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对党的感恩与追随!”
    一家人和我们紧紧围坐在一起,唠起了家常。向巴的爷爷激动地回忆起,小向巴的三个姑姑都是附属民族学院毕业的,对石家庄感情可深啦,现在她们都在当教师,扎根在西藏的基础教育一线,经常说起石家庄那些曾经教过她们的老师,念念不忘。小向巴不停地插话说,我从小就经常听姑姑讲在石家庄读书上学的故事,心里很羡慕她们,一直想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也去姑姑曾经的学校读书,现在终于圆了自已这个梦。孩子的一番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浓浓的情感一下子又拉近了。在向巴不大的房间里摆放着三张床,说是三张床,其实算不上真正的床,而是用砖块和木板搭起来的“平板铺”,除此之外,房子里的空间已经连一张小书桌都容纳不下,这么小的房间却是向巴和他的弟弟,以及向巴最小的叔叔三人合用的房间。站在向巴的房间里,刘森院长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他一边掩饰着一边却紧紧抓住向巴的手,说:“孩子你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考上西藏班,你太优秀了,很了不起,一定要好好学习,像你的三个姑姑一样成才,回报你的亲人,将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当我们再次仰望小院里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当我们一遍遍回望一家人向我们久久挥手告别,一下子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像一股澎湃的激流在心头涌动,又像远处燃乌湖水湛蓝澄澈的呼唤。
    脚下育我爱我的国土!56小时,这是2019级4班温温从石家庄到家所需要的时间。6月份在确定暑假家访名单时,班主任第一个找到了温温,她兴奋地说道 “欢迎老师们来我家”,可班里同学们却说,“老师,我们都去不了她家,你们能去成吗?”因为温温家所在的嘎腰村是边境村,需要办理两次边防通行证才能前往,路途非常艰险,要经过各种复杂路段,长时间行驶在单行省道上,连错车都异常困难,需要多次跨越察隅河和数不清的盘山路,每年6月至9月道路都会因为下雨多次毁断,但是老师坚定地回答“再困难我们也要去!”。
    家访温温那天,我们的车子到达村口时,温温和她的爷爷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村里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村口门顶上的牦牛头,听温温爷爷介绍,这是僜人部落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温温爷爷还为老师们介绍了他们这个民族和他的个人经历,听完让老师们唏嘘不已。据老人讲,僜人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外的少数民族,在我国境内大约有1600人。温温的爷爷11岁从僜人村庄出来上学,参加人民解放军,退休后又回到村子,从解放到现在家族中共走出12名处级干部,2名厅级干部,温温的两个姑姑是民族学院2012届和2013届高中毕业生,现在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美丽新西藏奔忙着。这位解放军老干部拉着我们的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更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看看现在的我们,脚下即是国土,红旗下就是家乡,多么骄傲!”
    察隅县的中印边境第一村沙玛村,19级2班真巴次仁的家就在这里。这个村庄距离中印边境的直线距离为2公里,家家户户都在房顶上升起了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绿树的衬托下国旗越发光彩夺目。来到真巴次仁家中第一眼就看到了他卧病在床的母亲,我们急忙上前问好,他的母亲看到我们之后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真巴的妈妈因病卧床已经三年了,至今查不出病因,全身只有左手手指会动,一家人的重担都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只能在村子里做一些零工,贴补家用。家中三个孩子,弟弟在上高中,妹妹在上初中,三个孩子都非常懂事,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为了缓解父亲的压力,兄妹三人利用假期的时间帮助家里做家务、收拾农活。看到家里的情况比原来了解的还要艰苦后,班主任老师跟真巴次仁进行了单独交流,鼓励他要努力认真地学习,要成为弟弟和妹妹的榜样,上一个好的大学,将来靠自己的才干来切实帮助家庭脱困。老师们把真巴的弟弟妹妹叫到身边,为他们鼓劲加油。真巴的父亲不停地说,“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学校对真巴的资助,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的好心……”
    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到村口,挥手告别登车离开的瞬间,老师们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热泪潸然。大家由衷地感慨,不去藏区农牧民兄弟家里唠唠嗑,不去听听他们祖祖辈辈转山逐水的故事,不去尝一杯他们亲手熬制的酥油奶茶,怎么知道他们的渴盼与希冀?内地西藏班,在他们眼里心里都是一个圣洁的存在。把爱放在路上,再远的路也不觉得疲惫;把心交给高原,海拔再高也不会缺氧。
    有一种牵挂叫“永远的母校”。 当得知民族学院的老师们要来要来西藏家访,一届届校友的微信群里顿时“像滚烫的开水”,很多校友都不约而同从西藏各个地区赶来,只为和自已朝思夜想的老师们见上一面,千方百计地提出要当一回“东道主”,给老师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有一位09级校友嘎玛卓玛为了能和老师见上一面,从山南长途驱车四小时赶到拉萨,与老师交谈不到半个小时,又要驱车返回工作岗位上;还有一位07级校友仁青旺加为了能当面给老师道一声问候,驱车十几个小时赶到昌都,也要赶在老师离开之前见个面。众多赶来与老师相见的校友中,有身居要职的副市长,有教育局局长、教科所所长,有县教育局负责人,有中小学校长,还有默默扎根在基层学校的老师,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守护大山平安的消防队官兵,有蹲点驻村的基层干部……
    从石家庄红旗大街356号走出的这些可爱的校友,从未忘记萦绕在心怀的母校,从未忘记朝夕精心呵护他们的恩师。在自已繁忙的工作中也一直记挂着母校的每一步发展,为母校荐举英才。校友嘎玛卓玛自毕业以来推荐了多名同学来到学院学习;有的校友带领家人陆续来校求学,2009级的然自兰、2010级的然自梅、2019级的温温就是一家人;2007级的索朗旺堆和2020级的拉巴次仁是亲兄弟……当老师们问到为什么一家两代人三个孩子,一家兄弟俩相差十几岁但报考了同一所内地高中时,他们都发自内心地说道,是因为民族学院的老师好,对学生既关心又认真负责,在石家庄求学所遇到每一位老师都让他们终身难忘。学院院长刘森在家访结束时语重心长地对老师们说道:“一路深度家访,万般爱涌心头。藏区同胞、众多校友的期冀,都化作一杯杯浓浓的酥油茶,浓缩成一片片碧绿的青草地,启发着我们内地西藏班守护者的思考,点燃着我们为人师者的责任。此行不虚!”
    长长的思考。这次跋涉万里的深度家访,只是学院深化家校共育的一个缩影。历时14天的时间里,学校选派了14名教师,分阿里、昌都和林芝三个方向展开,海拔从2800米到4600多米,每天近10个小时、甚至18小时的车程,行程1万余公里,舟车奔波,鞍马不歇,老师们有的头痛,有的流鼻血,有的感冒咳嗽,个个口喘粗气,脸黑唇干,但全都毫无怨言。为了赶路,老师们经常急忙垫一口干粮、吃上一口方便面,只为与时间赛跑,只为看到更多学生的家庭与成长环境,只为与家长们面对面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不易、探讨学生成长的方法,共同引导孩子积极成长为国家栋梁的有效方法。
    作为全国首批承接智力援藏任务的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已经承办内地西藏班36年,已经形成了多维度、立体化的育人格局,为西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建设人才。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把西藏学子置于宽广的民院校园、放于广袤的燕赵大地,通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在课堂上以“三段五步”课堂模式为抓手、活动中以“三自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上以“全员育人”育人思想为依规,全面提高学生的通用的语言文字能力和强化民族团结意识。让同学们真正明白,各民族间不仅相互离不开,而且还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把孩子们培养成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美丽西藏和新时代中国的建设者!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