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连载)--李姓起源

时间:2021-11-02 08:58:02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木铎
编者按:为了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2021年9月13日起,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将连续编纂、刊载《中华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文化》将讲述姓氏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家训、家规、族规之类的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睦近邻,崇节俭,恤孤寡,戒淫逸等。也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以及他们敬祖尊宗,遵纪守法,教子成才,自强不息的良好家风。
  《中华姓氏文化》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连续刊载,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欢迎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对此事提出好的建议,欢迎有关专家学者投稿(投稿邮箱:zghb666@sina.com,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

(续上)李姓起源
    在西晋末年,賓人有一个李姓大家族。生活于巴西宕渠(治所在今四川渠县东北),这个家族父员有李荡、李庠、李班、李流、李期、李寿、李势、李骧等,曾建立了成汉国,割据一方。以后这个家族从四川迁徙至略阳临渭(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南)。
    李贽是回族李姓的代表
    回族聚居于我国大西北的宁夏,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广泛的少数民族。唐宋以来,回汉民族关系密切,在这个既有伊斯兰教文化特色、又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民族中,李姓回人也不少。最著名的有明代大哲学家、思想家李贽。
    李贽(1527-1602),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曾任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
    李贽一生性情刚直,虽做官二十余年,却从不阿谀奉承,后弃官勤奋写作。李贽以大无畏的精神,公开反对道学家所宣扬的道统,把《六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看作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把统治阶级比作“吃人的老虎”。为此,深为明朝政府所不容,后遭诬入狱,倔强不屈,在理发时,夺过剃刀自刎而死,时年76岁。
    李贽著述满车,明、清两代都被列为禁书,现存的著作有《李氏藏书》、《续藏书》、《李氏焚书》、《续焚书》、《李氏文集》、《李氏丛书》等 11 种,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回族李氏,还有元代曲家李耀卿,清末武术家李冠铭,清末伊斯兰教学者,阿拉伯文书法家李朝真等著名人士,他们对祖国的历史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据《中国少数民族名人辞典》所载,还有一些安息人、波斯、党项、氐族、高丽、回纥、靺鞨,沙陀、唐兀人、奚族、渝州蛮、渤海人、藏族、纳西族、朝鲜族李氏,这些民族的李姓来源,大都已在“唐朝赐姓”条里谈到。
    犹太人李姓是唐朝以来的赐姓,世代居住在开封附近,后代也有 迁到上海居住的。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外国人家族,这就是自古以来定居在中国、并在后来加入了中国国籍的犹太人。
(待续  摘自《中华姓氏起源》)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