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会员天地 > 会员风采 >

节水达人叶教授

时间:2015-06-15 11:03:07  来源:  作者:燕赵都市报祁胜勇

节水达人叶教授

 
2014-10-26 01:01:31 来源: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祁胜勇 文/图
  一位经济学者,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计算着水的成本,他家的洗衣水要使用三遍以上是为了节水,纸张反正面用是为了节水,捡旧衣物穿是为了节水,素食是为了节水,不买汽车骑自行车是为了节水……而省吃俭用节约的钱,又被他大把地捐出去。
  这位节水达人就是石家庄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叶陈毅教授。
  节省每一滴水的教授
  49岁的叶陈毅教授是校园里的名人,不仅因为他是河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会计研究所所长、学校里不多的几个三级教授,教学科研成果累累,更因为他的生活有些“另类”。
  他的家是学校分配给他的,很宽敞,但很简朴,家里最显眼的就是厨房、厕所里废水桶多、盆多,有垃圾箱里捡来的涂料桶、有塑料盆,都装满了废水。
  整个家收拾得很清爽。衣着如民工,但洋溢着清洁、阳光之气的叶教授自豪地说,我家里每一滴水都不会浪费,比如洗衣服的水、最后一次比较洁净的水可以下次再用;其他废水第一遍用来涮洗墩布,然后再利用它来冲厕所;厨房里也是,洗碗不用水龙头里的水直接冲洗,使用少量水洗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可以大大减少用水量,脏水积攒在桶里,也用来冲厕、浇花。我家的抽水马桶按钮我从来都没用过,有时看到别人一按抽水马桶,“哗”地几升洁净的水就没有了,我总是感觉痛惜……
  叶教授的妻子和孩子也跟着他习惯了滴水必珍的生活,他家虽然客人多,前两年老父亲还在,叶教授每天要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亲擦身、洗脚,但家里的水费还不足邻居家的一半。
  除了节水,任何的生活物品他都小心翼翼地使用,比如,用卫生纸、餐巾纸总是一小点、一小点地扯;打印文稿捡研究生们已打印的材料的反面;笔记本总是写得反正面都满满地才换新的。他穿的内衣,都十几年了,破了洞自己动手补。身上的衣物,一年到头就是那几件,有几件,都是他在英国做访问学者时从留学生们的垃圾箱中捡来的,一直穿了六七年了。
  他的妻子也是同校老师。夫妻俩的待遇很优厚,学校里百分之九十多的老师都有轿车,而他常年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现在的坐骑看起来还不错,上一辆他骑了十多年,破烂得成了古董,一直修修再用,直到他的一个硕士生毕业了,不想骑电动车了,就将这辆半新的电动车送给了他。“这不是钱的问题。”作为经济学者的叶教授清楚地知道每一件物品的环境成本,比如,日常的衣物背后,纺织、印染是最耗水、污染水的企业之一;再比如纸张,除了消耗木柴生产一吨纸,还需要耗水100-200立方米(吨),煤300-400公斤……“那些被轻易浪费掉的纸张、衣物,钢铁、化工产品的背后,是一条条被挥霍的洁净的河流。”叶教授面色凝重地说,“一位印第安酋长曾警告:当最后一棵树被砍倒,当最后一滴水被污染,当最后一个动物被吃光,剩下的就只是我们的眼泪……”
  曾在英国捡留学生的垃圾生活半年
  叶陈毅是湖北人,他从硕士、博士到博士后、资深教授,一路走来,是许多学子的榜样。
  在他的家乡,他的家庭在当地颇有名气,一个家庭出了三个博士,他的大哥叶陈刚现在是对外经贸大学博导,弟弟叶陈云现为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教授。
  叶陈毅说,我们一家出了三个博士,三个教授,也不是偶然,说起来,也与节水有关— 因为有良好的家教。
  叶陈毅的父亲担任过县公安局长、副县长,母亲是教师,经济条件比较优越。但家里恪守勤俭持家的门风,特别是母亲,大家闺秀出身,乐善好施,对许多圣贤经典能够倒背如流。她一滴水、一粒米也不浪费,饭碗里的饭要吃得干干净净,一粒米丢在地上也要捡起来吃掉。衣物总是老大穿完传老二,老二传老三……
  父母对他的教育是,节水、惜食就是惜福,糟蹋水、糟蹋粮食就是糟蹋自己的福分,粒粒皆辛苦,每一滴水都在滋养万物。
  叶家兄弟从小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后来叶陈毅读到西方的心理学,节俭可以使人的内心强大,他更感恩父母给了自己这样的好习惯,使自己懂得珍惜,对水、米万物有一种恭敬,不浪费自己的生命能量。
  年轻谈恋爱时,他遇到了一位女友,那位女友不接受他的节俭的生活习惯,两个人因此分手了。
  2008年夏,他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后来哥哥也到这里做访问学者,两兄弟就租住在一所民居里。
  多年过去了,叶陈毅至今还赞叹当地洁净的空气与清澈的河流,英国当地人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谦卑有礼、内敛安静、遵守秩序,极富绅士风范,特别是他们的环保观念、节俭观念,令叶陈毅很认同。比如,当地人去超市购物,都是购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很少大包小包,都是一点点,吃东西不浪费。他们的房屋都已使用了一百年以上,仍在使用,而不会再用大量水泥钢筋推倒重建。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这里留学生很多,其中许多是富家子弟,大呼小叫,令当地人反感。更重要的是,许多富家子弟浪费惊人,叶陈毅与哥哥在英国生活的半年时间,靠在垃圾箱捡物品就过得很富足,比如,他们捡到过整箱的肉、成捆的面条、还很新鲜的面包、成袋的大米,大量的非常好的水果,一些半新的或者全新的电器、完好的厨具……“我们捡到的锅最后都带回了国,我哥哥也带回来许多,都还在用,我身上穿的毛衣,也是当时在垃圾箱里捡的。”叶陈毅痛惜地说,这些留学生中许多是中国人,其实英国的水资源、自然资源比我们丰富得多,但人家那么简朴,而我们这么张扬,不计自然成本,我就在思考,一个崇尚节俭的民族在很大程度上丢掉了文化传统。
  减少肉食或彻底素食珍惜我们宝贵的资源
  从英国回来以后不久,叶陈毅就彻底变成了一个素食者。
  在英国,有12%的人是素食者,开始他有些不解,后来了解,其中有一部分出于动物保护的目的,还有一种是环保主义者。
  叶陈毅开始了素食对于水、对于环境的经济学探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一项研究结论是:1公斤鸡肉要4325升水才能生产出来;1公斤鸡蛋,要耗水3300升;1公斤羊肉,要耗水5521升;1公斤猪肉,要耗水5988升;1公斤牛肉,要耗水15415升……“当我得知一个肉食者对水资源和环境的消耗相当于20个素食者,我就向那些英国的环保志愿者学习,成了一个彻底的素食者。成为素食者对自己好处多多,起码远离了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这又减少了社会的负担成本。”叶陈毅满意地说,前几天刚刚体检,自己各项指标都正常,过去血脂高、血压高的现象都不复存在了,“没想到,我为了节水、环保,还在自己身上出现了这么好的"副作用"。”
  叶陈毅在家人、朋友中、学生中大力宣传节水,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素食,他说,农业是用水的大项,而我们的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大量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种植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玉米等粗粮都用来做了饲料、汽油,另外大量的粮食造了酒,人类普遍食用肉食导致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变成荒漠,沙漠化威胁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8亿多人口。,畜牧业和捕捞业因为口腹之欲而膨胀致全球气候变暖,疾病越来越多……所以,减少肉食或者彻底素食就是在珍惜我们宝贵的水资源!叶陈毅声音有些低沉地对记者讲,你知道吗,在中国的一些严重缺水地区,一个人一年洗不上一次澡;在许多湿地、湖泊、河流,由于水的减少、水的污染,鸟类和水族的种类、数目在急剧下降,我们轻易扔掉的食物、随手浪费的纸张都在加剧着洁净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我不炒房子,虽然可以轻易赚到钱,因为每一片楼群的崛起都意味着一座山梁的开掘和河流的污染,生产一吨钢需要200吨水。我不买汽车,尽管我的收入足够我买车养车。但我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成本,更是水和空气的成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水资源是奇缺的贵如油的珍宝!”叶陈毅说。
  宣传节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名一直跟随叶教授做环保的硕士小李说,叶教授对自己节俭到极点,但他不是一个吝啬的人,有困苦的学生,他经常几百元、几千元地捐助,为一些公益机构捐款,有时一捐就是几万,师母有时对他还有意见。
  叶教授做公益的历史很长,他讲,母亲经常教育他们,惜衣惜食非是惜财缘惜福,能省下一把米,给饥饿的人,也许就能救人一命。在天津财经大学做博士后时,他曾和哥哥各自坚持几年捐助一名特困生,尽管当时他们并不富裕。
  一个人节水也许很力量很小,但发动更多的人参与节水、环保,也许就为子孙后代保留下更多的资源。
  作为一名爱思考的学者,在分析了中西方环保的差距后,他得出结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断失,使许多人不懂得惜福感恩。“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课堂上,在给研究生们讲授现代经济学的同时,他还会告诉他们这些古老的名言,在他看来,中国的古圣先贤们有着深邃的环保观念与经济学理论,环保的根本不是改变别人,而是减少欲望,仁人爱物。
  近几年,他精读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将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髓与现代环保理念相结合,在企业、学校、机关,在农村、社区、城镇等地开展全国性公益宣讲,足迹遍满京、津、冀、鄂等省市,深入浅出,很受听众欢迎。“节水惜食都是孝,万善都在孝里边。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孝,读尽天下书无非就是个孝字。从孝父母开始,孝顺天下苍生,敬爱世间万物,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水的儿女,都是自然之子。”叶陈毅对记者说。
  《周末》记者祁胜勇联系方式QQ:1789576062邮箱:qsynew001@sina.com
(责任编辑:HN666)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