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 论文等 >

必须礼敬我们民族的伟人

时间:2025-04-09 14:53:58  来源:刘良业  作者:刘良业
\
 
    中华民族的伟人,都是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流砥柱,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都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对这些先贤、圣人、伟人,毫无疑问,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必须持礼敬态度。可是近日,却有一名所谓名专家,在网上抛出“毛主席和孔夫子谁更伟大”这样的话题,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这无疑是一个荒谬至极的伪命题,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对两位伟大人物的错误解读、乃至亵渎。
    孔子,中华民族标识性人物之一,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仁”“德”“礼”,是后世士大夫为人处世的准则,其编订的六经成为我国古代儒生必学经典。在教育上,他突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提出“有教无类”,让更多人特别是下层人民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培养出众多贤能弟子,如颜回、子贡、子路等,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影响深远。在政治上,他周游列国,致力于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在当时虽未实现,但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了诸多有益思考。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其言行语录和思想整理编成《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对我国乃至东南亚等地文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和儒生尊为圣人、至圣先师等,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他把毕生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并适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同时,毛主席还为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严和越来越多的朋友。
    将毛主席和孔子放在一起比较谁更伟大,完全是毫无逻辑且不恰当的,也是极其荒谬的。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历史任务和社会环境。孔子生活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其思想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在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蒙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而毛主席所处的时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使命是拯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 。
    从影响范围和深度来看,孔子的思想主要在思想、文化、道德和教育等领域影响着中国及东南亚等地区;而毛主席的影响则是全方位的,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打破了旧的国际秩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重要力量。
    再者,毛主席对孔子和传统文化秉持着科学的态度。他认为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批判地扬弃其中的糟粕,更要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毛主席从小学习传统文化,熟读“五经四书”,在他的著作和讲话中,常常引用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和名言警句,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 。同时,他也指出孔子思想中的局限性。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所谓“毛主席和孔夫子谁更伟大”的观点,是对历史的歪曲和亵渎,是别有用心之人试图制造混乱、误导公众的手段。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全面、历史、辩证地态度看待历史人物,尊重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珍视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民国作家郁达夫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真诚希望:那些拿了大把人民血汗钱的所谓名专家们,请
不要再昧着良心误导人们、忽悠人们,请不要再做那些亵渎中华民族伟人的事情了!
    我们必须礼敬我们民族的伟人!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