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这5个细节开始

时间:2023-09-20 14:49:05  来源:一路书香公众号  作者:

编者按:为及时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近期发布了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相关文章,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一些有志之士、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表达了入会意愿。为此,现将《入会申请表》附在文后,有意者可点击下载填写。并发学会秘书处邮箱:zghb666@sina.com,联系电话:0311-87050831、15373001017,同时也欢迎有关专家学者积极投稿(内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

\
 
    史学家钱穆说:“中国读书人应有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别人读《论语》。”这不仅因为《论语》是一部圣人语录,更因为在《论语》的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成熟。成熟之人,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责己而不责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淡然处之。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这5个细节开始。
 
01不盲从:理性成就自我
  《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世间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大可不必把自己活成别人的复制品,要知道,“和而不同”才是最好的交际姿态。《笑林广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汉司徒崔烈听闻贤士鲍坚很有才华,便设宴邀请他来做客,想劝对方为朝廷效力。鲍坚得知消息后很紧张,他担心自己在拜见崔烈时出错,所以就向身边的朋友请教。朋友们告诉他:“这有何难?你只要按照司仪所说去做就行了。”鲍坚牢牢记住了朋友的话,结果却闹出了笑话。当鲍坚拜见崔烈时,司仪官说“可拜”,他也跟着说“可拜”;司仪官说“就位”,他也跟着说“就位”。宴席期间,有个人穿着鞋上榻,快要离席的时候,却找不到自己的鞋子了。司仪官好心提醒道:“鞋在脚上”,鲍坚连忙跟着说:“鞋在脚上”。结果闹得哄堂大笑,他也因此失去了入仕的机会。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道:“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庸俗之人,以盲从奢求施舍;脱俗之人,以理性成就自我。和,是一种修养;不同,是一种能力。只有做到“和而不同”,不跟风,懂取舍,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活出真实的自我。

 
02不浮躁:淡然面对生活
    子夏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次,他被任命为莒父的地方官。刚上任的时候,子夏急于有所作为,便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见子夏心情如此迫切,便告诫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浮躁之人守不住孤独,耐不住寂寞,更成不了大事,这样的道理,亘古不变。莫言在获得诺奖后,瞬间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的是无形的压力和无尽的琐事,一度让他陷入创作困境。甚至在得奖之后整整一年时间里,他连一本书都没有读完过,有些人更认为他可能会落入“诺奖魔咒”。八年以后,《晚熟的人》问世,他终于用行动回应了世人:“获奖八年来我一直在创作,或者在为创作做准备。”《菜根谭》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世界喧嚣,人心浮躁,而浮躁的隐痛,正是我们每个人走向成熟的学费。纷扰尘世中,想要事业有成,就应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如此,方可脱离浮躁的囚笼。

 
03不短视:格局决定未来
    古人言:“山有峰谷,一高一低;海有波澜,一起一伏。”人生不应只顾眼前,而应看得长远,这样才能欣赏到更多的风景。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世间的路,本无长短曲折之分,有的人之所以能够走远,只是因为他们看得比较远而已。北宋海州知府孙冕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当时朝廷的发运司准备在海州设置三个盐场,发运使亲自来到海州同孙冕商量开盐场的事,没想到却遭到了孙冕的拒绝。孙冕的行为不仅惹得发运使不快,也引起了当地百姓的不满。百姓们拦住孙冕的轿子,要他给大家一个说法。无奈之下,孙冕解释道:“官家买盐虽能获得眼前之利,但如果盐太多卖不出去,三十年后我们就会自食恶果了。”然而,孙冕的担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他离任后,海州很快就建起了三个盐场,几十年后,由于运输、销售不畅,囤积的盐日益增加,盐场的亏损也逐渐增多,导致许多当地人都破了产。这时,百姓们才开始明白,在这里建盐场确实是个隐患。曾国藩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坚持,能让人看到希望,而远见却能让这希望变成现实。人生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只有看得远了,才能趋利避害,克服阻碍。

 
04不勉强:人生需要留白
    子贡曾问孔子:“在您看来,什么才是一个人需要终身奉行的大道呢?”孔子想了想,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简单单八个字,道出了人与人相处的真谛。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孔子家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孔子和众弟子外出途中遭遇大雨,而此时孔子一行人正好路过子夏的家。子路便提议向子夏借伞一用。孔子连忙拦住子路,说道:“不要去,不要去。子夏这个人我了解,他十分护财,他的东西别人是轻易借不出来的。”看着弟子们迷惑的目光,孔子继续解释:“子夏看在我的面子上,自然是不好推脱,可他心中毕竟是不情愿的。咱们可不能硬让人家去干自己心里不愿做的事啊。”隋朝大儒王通曾言:“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很多时候,不为难别人,就是不为难自己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与其相互为难、两败俱伤,不如彼此宽恕、各退一步。
 
05不纠缠:放下就是幸运
    《论语》有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做人要学会放下,有时候太深的纠缠,绊住的不仅是双脚,更是自己的未来。林清玄曾讲过一个故事:有几位农民,看见一头老黄牛被绑在大树上,鼻子上还穿了一根绳子。黄牛想要走远,却没办法,于是就绕着这棵树走,走着走着,鼻子就碰到树上了。然后再反方向绕,越转越紧,最后再次碰到了树上。农民去问高僧马祖:“牛为何团团转?”马祖说:“只因绳子不断。”农民又问:“绳子断了,又如何?”马祖答:“逍遥自在去也!”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过去牵绊着,就像这绕树行走的老黄牛,越走越紧,不断碰壁。若想摆脱这困境,则需要我们从纠缠之中解脱出来。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在生活中,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就像“鞋里的沙子”一样,一点一滴消磨人于无形中,等到被发现时,鞋子已破,脚已受伤。真正成熟的人,从不会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只会消磨自己心力的事情上。因为余生很贵,我们无需为纠缠破费。梁启超说:“《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它篇幅虽短,然意味深长,不过一万余字,却需要我们用一生来读。读懂《论语》,可以让我们“执古之道,御今之有”,于纷纷尘世中守住初心、守住自我,用历经世事的成熟,理性对待生活。果实成熟前,往往具有苦味;人在成熟前,亦会遍尝辛苦。但我们不要忘记:你走过的路,吃过的苦,终将炼就你独一无二的成熟。
     
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