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园我的家》优秀文学作品-- 从“知道”到达“懂得”

时间:2022-02-18 10:40:32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李雅偲
    编者按: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妇联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经研究,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河北省文联系统期刊联盟共同主办“我的校园我的家”优秀文学作品征文活动。经三个月的征稿工作,共收到文稿近六千篇。从2022年2月12日起,我们将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陆续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刊载。
    这样做的目的是:展现我省校园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广大教师、学生的精神风采,展示他们的学习生活实际,强化广大教师、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优良的校风与家风,为我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就此提出意见或建议(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从“知道”到达“懂得”

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雅偲
 
    有朋友曾经问过我:“你觉得当记者和当老师哪个更让人有成就感?”那时候我还在一家中央级媒体任职,说实话,彼时内心的确有所偏向,但我没有回答,直到几年以后,我在教学岗位上受益良多,在又一次聊天中我给出了与之前不一样的答案。
    他问我为什么,我答,大约是如人饮水,你知道家和家人带给我们的感觉和对我们而言的意义吗?那种看得见、感受得到、一起经历与成长的归属感与成就感,我懂了。
    因为知道,所以去做;因为懂得,所以坚持。
    时间不知疲惫,悄然前行,这已经是我在校任职的第6个年头。每一组365个脚印,都深深浅浅地见证着一年年我们究竟可以走多远。我们一路尾随,不断收获,学会放下,却始终忘不了那些年一起度过的岁月,丢不下那些事曾带来的感动。我们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所有,于我而言,学校就是我的另一个家,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的同事也是我的家人。这样来说,游子归来,我又何曾离开?
    求学近20载,学校曾是我一度又爱又恨的地方,回首张望才发觉,大约成长原本就是要经历痛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痛并快乐的感受。现在的我,从学生变成了老师,教书育人自然成为了我的第一职责。面对讲台下的孩子们,看到的仿佛就是曾经徜徉在青春里的自己。勇敢却难免年少轻狂,善良又经常思虑不周,但这正是最有朝气也最可爱的年纪,他们有激情、有胆识、有韧劲,充满着对未知的好奇和无畏的探索精神。
    而我,何其有幸能成为他们的引路人,陪伴他们走过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日子,而这样不凡的缘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责任。我始终觉得,教书育人在我的概念里,始终是一个整体,不能也不应该截然分开,甚至我们可以说,教书只是途径,育人才是目的。因为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三观正确的前提下,不取悦他人、不畏惧流言,活成自己最向往、最期待的模样。在我心里,他们不仅仅是学生,也是孩子,他们是祖国的新生力量,是充满着无限可能的未来希望。  
    虽然我很年轻,但是我愿意拼尽全力,去爱他们、陪伴他们。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而我要做的就是立足长远,不抛弃、不放弃,帮他们找准位置,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我们终于成为了我最盼望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如家人一般。我们经常谈心,也愿意分享秘密,回顾不同时期的学生生活,分享独属于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常常跟他们讲我在上学时候的糗事,甚至是犯错误被发现的尴尬,以及我为了弥补这个过错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他们也常常跟吐槽自己学生时代,有些老师出于好意却真真切切能伤害到自己的种种行为。那些曾经的美好,总是要长大后才明白。于是,我告诉他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老师,那么这些我们觉得不对的、不好的就都不应该去做。因为我在学生时代一样也不喜欢被误会、被责骂、被强迫、被比较,不喜欢无意义的作业、枯燥乏味的“填鸭”、没有终点的拖堂,所以这所有的一切,对大家,我都不会做。
    有时候,看到那些自己非常欣赏、很有才华的学生,却总也看不到他们改正缺点的时候,也真的会恨铁不成钢。可是转念一想,谁没有在年轻气盛的时候倔着脾气想为自己做一次主呢?所谓“百炼成钢”,需要的也就是这个淬炼和沉淀的过程吧。但我绝不会是个旁观者,我会帮他们分析前路,选择权依旧在主人公手里。因为只有自己做的决定才能真正助人长大、让人反思、催人奋进,而这些都是未来人生的财富。而我,会一直陪在他们的身边,给予我所有的一切帮助。
    我们教学相长、乐在其中。我的存在,若是能对他们的成长起到有益的作用,让他们知道自己应当成为怎样的人,让他们有勇气去选择和追求自己想要的有意义的人生,这便是我的价值。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如果说师德是一面镜子,让我总能看见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断改正,变成更好的样子,那我愿意不断地正衣冠、修德行,不辜负自己的梦想与信仰。
    信仰,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只要你有,就会发现,她总能在关键时刻带给人不可或缺的支撑和力量。
    教书育人的使命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究竟是重要还是沉重,这大约就取决于是否心甘情愿吧。因此无需忍辱负重,我和我的家人正携手成长,彼此感恩,互相成就。
    如果把幸福看作一杯浓茶,当茶被喝尽的时候,杯中仍留着醉人的清香。这时,你也就明白了什么叫幸福。杯中的茶总有被喝尽的时候,但甘醇与清香却能使人久久回味……
    身边总有家人一起,这是一种多美好的经历与体验呀!
    我走在林荫路上,深吸一口属于家的味道,看着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身边路过,她们放肆地笑着、闹着;安静地等着、寻着,会有人突然窜出人群恶作剧地吓我一跳说,老师好!这不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吗?阳光把我们晒得温暖而柔软。我知道,家可以接纳和创造一切,我们也一样。
    我们的故事还会继续,怀揣梦想与初心,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轻抚这灿烂风华,嵌入深情几许,而后轻装上阵、坚定前行。
    我只相信,风雨之后,总有彩虹;跋涉之后,必有风景。尽管回忆被似水的年华稀释了,哪怕过去被匆忙的时间落下了,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依旧收藏在心底。
    我们为什么“甘愿”?从“知道”到达“懂得”……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