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园我的家》优秀文学作品-- 我的初心 擎着薪火

时间:2022-02-13 09:46:15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李箐阳
    编者按: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妇联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经研究,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河北省文联系统期刊联盟共同主办“我的校园我的家”优秀文学作品征文活动。经三个月的征稿工作,共收到文稿近六千篇。从2022年2月12日起,我们将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陆续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刊载。
    这样做的目的是:展现我省校园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广大教师、学生的精神风采,展示他们的学习生活实际,强化广大教师、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优良的校风与家风,为我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就此提出意见或建议(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我的初心 擎着薪火
承德市高新区上板城初级中学  李箐阳
 
    我和学校结缘并不是偶然,是小时候埋下的一粒种子,很早就在心里萌发着。
    年幼时,在村里上小学。在村里,看到的大都是扛着锄头的人,穿梭在田野上,忙忙碌碌地劳作着。只有学校草房子里的老师,站在没有讲台的水泥黑板前,教我们算术和语文。我当时觉得他们很神奇:算数算得快,读字读得准,似乎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在我心里,觉得他们都是圣人。我那时就在心里想:将来我也当老师。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到了八三年,我初中毕业,考取了承德师范,三年以后,如愿以偿地当了一名乡村教师。
现在人们常说: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可在那个年代,我虽然在内心里总是牵挂着家里的老妈,但在现实工作中,我眼里的家就是学校。
   我工作的起始点是在三家小学,离我真正意义上的老家很遥远:乘坐班车,需要中转一整天的时间。学校安排我做饭、吃饭、睡觉都在办公室里。我的业余时间,大都是陪着我的学生在简陋的篮球场上,教他们打篮球。寂静的夜晚,在室外小虫弹唱或呼啸的朔风中,我批改完作业,读着文学书籍。那时候,那些学生就是我的“娃”,办公室就是我的家。它既是我的躯体安身之处,又是我的灵魂寄托的地方。
    一年四季,除去寒暑假,周六、周日,我也在这个家度过。这些孩子总是来到这个家找我。
    冬季,“娃”来找我,或者在球场打球,或者去玉龙河溜冰、滑冰车、抽冰尜。虽然寒风刺骨,但抵挡不住我们一同玩耍的心情,冰上运动,让我们的肢体暴热,也把运动的快乐,释放在冰天雪地的大自然里。大雪飘洒过后,我和我的娃分成几个组,一起在校园里团雪球、堆雪人,每个组堆的雪人都独具特色。堆完雪人,他们相互之间,也会竞相比比,看一看哪个冷美人更俊俏。
    夏季,“娃”来找我,我带着他们一路踏着黄土路,眼望着道路两旁的翠绿,唱着我教给他们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让我们荡起双桨》,一同攀爬当地的有名的烟筒山。在山上,野炊的烟火,随着饭香一同袅袅升起;也曾远足过北大山原始森林的葫芦谷。在葫芦谷里,娃娃们跳来跳去,放飞着童年的欢快,把天真的率性释放在大自然里。他们把一束束鲜花、还有采摘来的大酸枣、野葡萄、山丁子送到我手里,还时不时地问我一些花草的名字;在炎热的日子里,我也领着这些淘气的男娃到玉龙河。到了那里,大多都是到小河叉捉小鱼儿、捞河虾。这些从小在玉龙河边长大的孩子,都深谙水性,他们到齐腰深的水里扎猛子、捉迷藏。每当我焦急地喊他们名字的时候,他们才会从水里摇晃着脑袋,露出小脑瓜,呲着小白牙儿,对着我咧嘴一笑,向我报着平安。
    当我陪伴着这些孩子两年后,我们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别:他们走进了当地的初中,我调到了老爷庙中学。不久,我结了婚,学校还特意腾出一间十五平的宿舍,作为我的家。
    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十里八村的,大多都是步行上学,家里有、且骑自行车的学生并不多。在寒冷的冬季里,我们用旧报纸裁剪的纸条,把窗户缝都糊上,再在外面用薄薄的塑料布罩上。但教室里如果不添火烧柴,孩子们依然冻得瑟瑟发抖。早晨六点钟,外面还是漆黑一片,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跑到教室里,用秫秸和谷茬这些引柴放进土炉,把火点燃,然后再放进细小的木头疙瘩。此时,教室里满是浓烟,呛得我跑出屋外,喘口气,再进去,打开门窗。当硝烟散去,关上门窗,再次放进从几十里之外的大山上、师生一起打回来的木头疙瘩,填满炉子,盖上炉盖,心里想像着:远道而来的同学,走进教室,围拢在土炉旁,土炉里的火苗,温馨地跳跃在他们的笑脸上,暖着冻僵的手和脚,心里更多的是安慰和喜悦。
    我在这个学校工作了十四年,学校的面貌没有太大的改变:操场还是原来的尘土飞扬的泥土场地,房子还是原来的砖石土混合垒砌的。只是教室的泥土地换成了砖铺地。自此,教室的地面不再凸凹不平。破旧的桌椅也得到了部分更新。在学校的西侧,又新盖了四间砖瓦房,配备了部分理化实验器材,实验的条件有了初步的改善。
    时间就像白驹过隙,转眼已到世纪之交,我离开了这所学校,来到了上板城镇中。
    那时镇中的教学楼刚刚竣工,宿舍楼还在筹建中,我就在学校附近租了民房,家离学校近在咫尺。经过三年的“普九”,学校的软件、硬件都有了显著提高,我也搬进了学校集资自建的、住家和学校自成一体的家属楼。自此,学校和家里都告别了几十年靠土炉子取暖的历史。再后,学校的硬件、软件的建设与投入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操场上,一道道“闪电”划过四百米塑胶跑道,翠绿色的“草地”跳跃着祖国的花朵;室内计算机学习室,一台台崭新的电脑,连接着祖国的现在和未来;大屏幕的电子白板替代了传统的黑板,知识的七彩阳光在这里展现。一切为了学生,以学为本、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处处透着新时代的光彩。
    我现在常常对学生们讲起过去的生活、讲起过去的学习条件,让他们珍惜当下!我也常常叮嘱他们:国富才能民强,科学是强大的生产力,只有现在发奋学习,才能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我也常常告诫他们:少年强则祖国强,只有自强自立,两个一百年的强国梦,才会在你们身上发扬光大!
    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的次日,我的一个学生从成都打来电话,他高兴地告诉我:他已经在航空团做了新飞行员的教练,在昨天的大阅兵中,驾驶着我国的先进战机飞越了天安门广场上空后,他看到了家乡的山和家乡的河,一瞬间,他想到了父母,想到了我。听了他的话,我控住不住情绪,激动地潸然泪下:我是为我的学生而骄傲,我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一生和教育结缘,又是何其幸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只有对灵魂的熏陶。我们夫妻大半生的教育生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很多学生。他们当中,有十几人做了教师,有的当了医生、公务员、军人、工程师,有的进了科研单位,大多当了专技工人,他们在不同的舞台上,像我一样,坚守着当初的理想,踏实工作,默默地奉献着。
    我的女儿,她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成了一名既光荣而又责任重大的人民教师。她的同学问她:“你当老师、教学生,不嫌麻烦吗?”我女儿坚定地回答:“我父母都是老师,他们一辈子坚守教育的初心,他们做教育工作的点点滴滴,已经融入我的血脉,我一定会像我爸妈一样,关心、关怀、关爱学生,让学生一路健康成长。”
    女儿的话,让我甚感欣慰:薪火传承,或许就是这个样子的。有她们接力,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在她们身上开花结果。有他们一代又一代人这样的接力,祖国的春天何尝不会美好?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民族梦,我确信一定会实现。
    我们的祖国,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教育的传承后继有人。她们会秉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紧随新时代的脚步,步履铿锵,踏石有痕,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中华民族永远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之巅!想到此,我心中是何等的快意!我的心中又是何等的宽慰啊!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