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连载)--李姓起源

时间:2021-12-15 15:49:44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木铎
    编者按:为了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2021年9月13日起,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将连续编纂、刊载《中华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文化》将讲述姓氏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家训、家规、族规之类的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睦近邻,崇节俭,恤孤寡,戒淫逸等。也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以及他们敬祖尊宗,遵纪守法,教子成才,自强不息的良好家风。
  《中华姓氏文化》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连续刊载,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欢迎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对此事提出好的建议,欢迎有关专家学者投稿(投稿邮箱:zghb666@sina.com,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

(续上)李姓起源
    著《道德经》的李耳,编封建法典的李悝,凿都江堰的李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享有盛名的“诗仙”李白,中国女性第一词人南宋李清照等,这些都是人们耳热能详的著名文化人物,都是李氏的共同骄傲。
    老子,姓李名耳,自伯阳,楚国苦县(今河谢鹿邑)人。曾任周柱下史。即藏室柱下之史官。由于任职的缘故,老子对典章制度及历史上的兴亡治乱多有研究,成为一位知识渊博、见识高深的名人。时孔子问礼于他,听了他的一番言论,大发感慨,说:"我不知道龙是怎样乘风而上青天的,现在见到老子,原来他就像龙一般呵!"可见孔子眼里的老子,是多么不凡呵!
    老子一生言论很多,流传甚广,后经整理,形成《道德经》上、下篇,即今之《老子》在《道德经》中,老聘阐发了他的一系列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其中有关“道”的理论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辩证思想,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中占据崇高的地位。东汉末年,老子被奉为道教开教之祖,其《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经典,因而有关老子的传说从此都披上了五光十色的宗教幔纱。
    李冰,战国时期秦国人,四川成都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秦昭王在位年间,李冰出任蜀都太守,见到岷江泛滥成害,决心治理。对岷江的水情、地势进行考察后,在玉垒山附近修建了一个水利工程一都江堰。这一工程具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功能,并沿用至今,成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都江堰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成都平原的水旱不良状况,成都平原上出现了早涝保收的富足景象。
    由此,李冰受到人民的世代崇敬,他们奉其为李王,设庙祭祀,四川一带至今流传着李冰化牛杀江神的美丽传说。
    我国最早的封建法典的作者是李悝。战国初期,著名政治家李悝编写的《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著名文选学家李善,扬州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历任太子内率府录事参军、崇贤馆直学士、沛王侍读、泾城(今安徽省东南部)县令。
    李善以教授萧统的《文选》为业,在教授之余,潜心为萧统的《文选》作注。在他看来作注是一件"不朽的盛事”,而作注就得精道文化典籍,李善倒好在这方面尤有特长。他的学问非常渊博,史称“淹贯古今”。人们又以其览书甚多,而誉以“书麓”。李善在写《文选注》时,非常严谨,精益求精。至元明时期,受《文选注》之影响,研究文选学的专著,纷出不绝。开启了后世文选学的源流。
    李春,隋代工匠,著名的桥梁建筑专家,闻名中外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监造的。
    赵州桥,是一座空腔式的石拱桥,位于河北省赵县的河之上。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座石桥,一千三百多年以来,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雨,雷电,地震,依然巍然屹立,宏伟壮观。
    李春设计的这种敞肩式拱桥,比西方同类拱桥的出现早了一千二百多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整的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的撰写者,是唐宪宗的名相李吉甫。
    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他从小就聪明超群,才气过人,十多岁就能写出令人叫绝的出色诗文,成为公认的“小诗人”。
    唐代诗人李贺, 虽然只活了27年,却留下不少传世的佳句,千百年来,众口称颂。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洛宁东北)人。为唐宗室远支。
(待续  摘自《中华姓氏起源》)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