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连载)--李姓起源

时间:2021-09-23 16:27:30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木铎
编者按:为了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2021年9月13日起,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将连续编纂、刊载《中华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文化》将讲述姓氏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家训、家规、族规之类的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睦近邻,崇节俭,恤孤寡,戒淫逸等。也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以及他们敬祖尊宗,遵纪守法,教子成才,自强不息的良好家风。
  《中华姓氏文化》在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网站连续刊载,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欢迎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对此事提出好的建议,欢迎有关专家学者投稿(投稿邮箱:zghb666@sina.com,联系电话0311-87050831)。
 
\
 
     (续上)李姓起源
    道教始祖老子,名李耳,“正史”明确指为李姓第一人。
    李姓族系,因为有李唐,王朝的详细考证,才传而至今。其血脉繁众多。现依《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所载,以理征改理为李姓后的宗系,撰述如下:
    理征,娶契和氏女,生昌祖,昌祖为陈(西周之陈国,故址在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东,春秋末年,被楚国所灭大夫,家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十里)。昌祖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被周,康王赐采吧于苦县。到五世孙乾(字元果)时,当了周朝的上御史大夫。他娶益寿氏女氏婴敷,生下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于周平主时任太史。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此苦县,正是被楚所灭的陈国苦县。又说:“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之史”,这是正史中明确指为李氏的第一个人。以后《广韵六止》引《风俗通》也采《史记》之说,认为:“李氏,李伯阳之后。”
    李耳,古之圣人,博大精能,孔子曾问礼于他,受益不浅,说:我见到老子,就像见到了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老子的学说,流传于后世,著有《道德经》上、下编五千言。
    李耳后代李宗,(字尊祖)、战国时人,本晋国人,后至魏,为将军。被封于魏国的城邑段干, 以邑为姓。人称干木大夫、段干木。
    他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隐而不仕。魏国国王魏文侯,赏识他的才能,曾登门拜访,欲授予官爵。段干木避而不见,越墙逃走,魏文侯不但不怪罪,反而更敬重他,每路乘车过段干木的家,都要下车,以示尊敬之意。仆人对此十分不解,魏文侯说,段干木虽住陋巷,其贤德的名声却在千里之外,怎能不尊敬他呢?
    段于氏后代流布于各地,齐有段干朋、段干纶,韩有段干越人,《田完世家》有段干明。按《史记》卷 63 载,段干木(李宗)之子为注,李注生李宫,李宫之玄孙为假,李假仕于汉孝文帝。李假之子李解,为胶西王太傅。他把安在齐(今山东)。
    而《唐书·宗室世系表》中所列老子、段干木之后裔,与《史记》所载完全不同。因而《唐书·宰相世系表》对李氏世系提出了看法,认为自汉朝成纪令李尚之后,世系是可信的,在此之前(当然包括老子、段干木之后裔)则疑问较多。
    这里,我们仍按《唐书·宗室世系表》所列世系来阐述。
    段干木(李宗)生同,同为赵国大将军。同生兖,兖为赵国相。兖生跻,赵阳安君,二子,一个取名“云”,一个取名“咯”。李恪生洪(字道弘),为秦国太子太傅;李洪生兴族(字育神,一名汪),为案国将军。兴族生县,李昙字贵远,为赵国柏人侯,后人秦,仕御史大夫,死后葬于柏人(今河北唐山县西)西部。昙生有四子:崇、辨、昭、玑。崇,字伯右,仕秦陇西(治甘肃临洮)守,为李姓陇西房的始祖。玑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
    李信、李广、李陵同为一脉相传,俱为秦汉名将,李陵之后被赐姓为邴。
    李崇下传二世至李信,字有成,为秦朝大将军,封陇西侯。司马迁列李将军传,说到他杀死燕太子丹的事:"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衔水中,经于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李信下传二世至仲翔,为汉朝河东太守、征西将军,曾征讨叛乱的羌人,阵亡,追赠太尉,葬于陇西狄道东川(今甘肃狄道县),其后人以此地为家。仲翔之孙李尚,为汉朝威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令,他把家安在成纪。李尚生有二子,大的叫李广,为汉朝名将。
    《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以善射著称。文帝曾叹惜地说,如果李广生在汉高祖之世,就能更好地显示才能,封个万户侯是不在话下的。景帝、武帝时先后任陇西、北地(统甘肃旧宁夏、庆阳二府之地)等郡太守,右北平太守,先后与匈奴打了七十余次仗,匈奴称之为“飞将军”,闻而避之。由于他勇敢善战,时人传说他箭能穿石。公元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以迷路被责,拔剑自杀。(待续  摘自《中华姓氏起源》)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