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 论文等 >

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难点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0-11-08 14:49:02  来源: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作者:刘良业 李春梅 李赞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三地协同发展的政策。京津冀三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响应国家号召,促进三地合作,使三地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加深,合作效益也越来越明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瓶颈
    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毋容置疑,实践中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制约的地方。
    1、京津冀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三地协同发展相关的政策亟待完善。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极大不均,这严重地阻碍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发展进程。同时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各有优劣,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北京作为首都城市,自然比津冀拥有更多的优势,聚集了大批优质的高等基础教育资源,但是职业教育却偏薄弱,教学规模不断萎缩、生源短缺、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教育资源出现闲置;作为直辖市的天津,在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方面较均匀,发展势头不错,但缺乏核心竞争力;与两地地域相临的河北,生源和空间资源都很充足,但教育质量偏弱,与京津两地在职业教育方面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继续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高素质顶尖专业技术教师队伍的支持。
    2、从经费投入上看,三地差异很大,三地职业教育依靠的是地方财政支持,三地政府的财力差距(尤其是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差距),导致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在财政经费上的明显差异。近5年来,京津冀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公共财政生均经费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京津经费投入高于全国水平,而河北却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并且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差距在逐年增加。2015年,北京中职教育的生均事业经费是天津的1.3倍,是河北的2.9倍,高达34433元。从2012年开始,北京和天津公用经费远远高于全国水平,增幅较快;而河北公用费则显著低于全国水平,并且增幅较慢。在2011年,北京中职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是天津3.0倍,比河北高出6.4倍多,到2015年,北京的生均公用经费是天津的1.8倍,是河北3.4倍。由此可见,到了2015年,京津冀三地的生均公用经费在逐渐减少。2010年,全国高职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平均为13459元,而首都北京高职生均经费为34922元,是河北的3.1倍,是天津的1.9倍。到了2014年,全国高职教育生均经费上升到17435元,北京远远高出全国费用,高达54116元,是天津的2.2倍,是河北的3.7倍。从2013年到2014年河北高职生均经费支出从14019 元降到13305,出现了负增长。这说明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经费虽然持续增加,但是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差距仍然在持续扩大。
    3、行政壁垒的阻隔
    京津冀三地归属不同的行政区,有明显的政治属性和行政壁垒,并且各自行政,缺乏统一的财政来源和管理机构。关于职业教育资源协调的政策大都切合本地的发展情况,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职业教育资源相互封闭、共享机制不完善、合作和交流又很缺乏等问题,使得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很难实现。并且,行政壁垒的存在还导致人才引进、招生就业以及教师的发展等多方面的不协调,目前亟待解决是如何协调京津冀三地协调有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  
    4、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激励的合作体系。
     为促进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发展,各个院校间展开多方面合作,种类繁多,在合作的过程中,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时会发生摩擦,甚至冲突,甚至导致合作的停止。这就需要一个协同合作体系。目前三地高层次的合作机制尚未形成,无法协调三地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或快速流通。就目前来看,京津冀三地院校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里进行挂职锻炼,但是一般都是到本地企业,而跨区域的校企合作很少,原因是很难把外派跨区域的教师,并且教师的利益也无法得到全面保障,像住宿等问题。因此,京津冀缺乏真正有效协同合作体系,三地的职业教育资源很难得到共享。另一方面京津冀三地各有自己的特色,像北京科技发达,教育资源丰富,天津有很多特色的职业教育院校,而河北省的生源很丰富。但是,三地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封闭,京津优秀的教育资源很难辐射到河北地区。因此,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迫切需要建立,来协调各方的合作。
    二.突破这个瓶颈的策略
     1、发挥三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实现协同招生。河北具有大量的生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为北京和天津的职业教育给予配套支持;而北京和天津的职业教育师资良好,职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管理也相对成熟,能够为河北的职业教育给予智力的支持。因此,三地职业教育协同招生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一是建立高效统一的三地职业教育协同招生机制是关键。鉴于三地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统筹规划京津冀职业教育的招生专业和招生数量,基于“增量改革”的要求,北京的职业院校应增加津冀学生的数量。二是可在三地区域内实施“2+1”高职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在所在地学习理论知识2年,然后到北京,天津实习实训1年的方式,由两地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够接受北京天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三是开放三地的专接本的限制,京津冀三地的专接本考试可相互开放,考生可自主选择三地专接本考试,拓宽京津冀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的空间。
    共建共享文献信息资源。资源共享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和经验,像在廊坊建立的大学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京津冀三地有不少高职院校,专业涉及到各行各业,那些积累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又具有专业特色的院校,应该把三地分散的职业资源收集和整合起来,建设特色数据库。使三地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能够共享,从而推动教学资源共享。 同时可以利用三地图书馆的作用,逐步建立一个功能齐全、区域共享、开放的信息平台,能够将集资源的收集、存储、组织、传递和利用协同发展。
    2、均衡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投入
    实现三地职业教育均衡投入。首先明确地方和中央的经费投入职责。1)增加对三地职业教育的总投入,把对三地的职业教育平衡发展经费,列入各个区域的财政预算中。2)建立发展基金,用于三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提升,基础项目能力建设、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示范学校的建设。 3)中央和地方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要有明确的比例和责任,依照“以奖代补”,制定三地的职业教育标准;对于职业教育费用低于平均值的地区,由国家给予财政经费的补贴、均衡教育的投入、使三地职业教育协调发展。4)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家庭给予补贴,建立特困资助制度。由地方扶贫基金承担经费,以学生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贫困地区家庭补贴,保证学生能安心接受职业教育。
     3、打破行政壁垒
     打破京津冀三地各自为政的局面,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要开展相互的合作和交流,要充分协调三个区域的整体利益,实现协调发展,使教育资源合理流动,最终目的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思想上,改变固有模式的想法;行动上冲破行政和区域壁垒,从全局化的观念、长远的目光把三地职业教育看成一体,协调平衡三地的发展。
 打破招生就业壁垒, 在三地建立灵活开放的招生制度。京津冀三地主要的招生就业壁垒是生源年龄固化、生源地固化、用人单位和学校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壁垒。这些壁垒导致生源不断下降,职业教育后劲不足。后者导致职业教育与京津冀实际需求不协调,教学效果不好。京津冀三地人口在年龄和城乡的分布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河北乡村人口和年轻人占多数,有丰富的生源。而京津以城镇和老龄化人口居多,在招生方面有困难。因此要扩大招生口径,打破招生壁垒,使各类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组建职教集团,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产学研全方位的合作。通过建立师范院校和实训基地,加快三地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使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的联合办学成为现实,一方面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将职业院校的培训教育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发挥企业的引导作用,使办学满足市场与国家的需求。
    4、深化体制机制, 明确法律制度规范。
    建立健全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发展的各项机制,统一协同合作的发展体系,这是实现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三地的政府通过建立高层次的区域协调机制,共同推进三地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中,法律制度规范仍然不完善,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发展要突破这个障碍,使之统筹规划,还要改革面向区域内的就业、人事等制度、保障职业教育资源能够在京津冀三地区域内自由流动。同时,提高办学的自主权,加强区域内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建立面向社会、由政府统筹规划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注: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