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引路团花簇 素质培根传统扬——石家庄鹿泉市第二实验小学

时间:2014-08-29 06:10:50  来源:石家庄鹿泉市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德育处
    鹿泉市第二实验小学位于石家庄市西部鹿泉市主城区,现有教职工60名,学生1500余人。自2008年,学校将办学目标整合为“现代与传统并重,质量同特色齐升”,坚持走“定位-实践-探索-改进”的实干之路,现在是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楹联规范化教学试点学校”、“全国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国际生态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河北省国学教育先进学校”、“河北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石家庄市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石家庄市综合实践示范校”。
    一、课程全开展,扎实根基
    我校严格落实《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开全开足课程,尤其注重音、体、美等小科教学,挑选专业学校毕业的老师任教,并积极支持学科培训。每年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统计上报并及时分析数据,对未达标的学生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我校长期订阅《语言文字报》,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抓课堂效果,积极参加“真语文”系列活动,2013年成功申报“全国真语文示范学校”。
    2011年,我校自行编排的情境诗朗诵《烽火当年挂云山》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和光明网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镜头’视频征集活动”中获最佳策划奖三等奖。2012年,学校男女篮球队均获鹿泉市小学组冠军。2013年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共同举办的“欢乐童心 美丽中国”全国少年儿童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优秀集体奖”。2014年,歌伴舞《拜新年》登上鹿泉春晚。
    二、国学巧引导,浸润心灵
    在开好国家级课程的同时,我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发动全校师生调查、研讨,确定“与传统相伴,与诗联同行”的思路,长期订购教育部总课题组研发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一二三年级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四五年级每周一节楹联课,结合《声律启蒙》,学习我校编印的校本教材《对联基础》;2013年将近体诗引入课堂,全体教师和六年级学生一起随河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鹿泉市诗联学会会长高凤瑞先生学习近体诗创作。同时,在全校开展“每周一诗”活动,由校长亲自负责。
    孩子们长期生活在经典文学之中,书香慢慢浸润,文学思绪自然形成。每学期我校都要组织现场征联活动,临时出对、应对更是突显才智。2012年3月,鹿泉市素质教育现场会在我校举行,鹿泉市诗联学会的梁步学老先生现场出联“正人先正楷”,学生对句“培树必培根”、“观品需观行”、“学艺必学德”等,让在场的每一位惊讶不已。2013年5月,辛集市教育局和多位普教校长、小学校长到我校观摩,参观接近尾声时来宾出句“白鹿泉边饮鹿泉”,复字加嵌名,学生对“辛集市里游集市”、“海山岭上观山岭”、“抱犊寨上安犊寨”、“洪湖水畔观湖水”、“秦皇岛外寻皇岛”、“挂云岭上望云岭”、“天门洞里望门洞”、“青龙海上腾龙海”、“吕仙洞里钻仙洞”、“十方院内观方院”、“大车店外赏车店”。
    为了让孩子们“读万卷书,理天下事”,结合楹联课程,我校经常就航天壮举、抗震救灾、低碳环保等重大事件和春节、植树节、劳动节等重要节日开展征联活动,3000余副师生联作在省级以上报刊、网站发表。2013年,《河北青年报》举办的征联活动评选出“百副好春联”,我校两名教师获一等奖,占13.3%;13名教师获二等奖,占37.1%;20副教师联作和14副学生联作获三等奖,占68%。2014年,《河北青年报》继续组织迎春征联活动,王富良校长获一等奖,六(1)班王一宁同学获二等奖,9名教师和15名同学获三等奖。
    2012年,我校开发的“楹联”课程在“河北省首届中小学校本课程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2013年,我校参加的石家庄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实践研究》顺利结题。2013年12月,赵彦卿老师参加在深圳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会”获现场课一等奖。
    三、书写紧配合,端正品行
    我校2010年9月的课程表中,每班每周增设一节写字课,这比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早了整整一年。学校选派书法程度较好的老师担任写字课教师,边学习钻研边指导学生,总结出一套“一看二想三写四对照五修改六成型”的习字方法。同时要求全校教师在教学和作业中渗透“提笔即练字”的思想,逐步形成“堂堂导、日日习、周周赛、月月评”的常规管理办法。“堂堂导”为所有老师授课版面必须用正规的楷体书写,发现学生书写的共性问题及时纠正;“日日习”为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前,同学们在优美的古筝曲中练字10分钟,每天课外活动后,二至六年级分年级轮流在教学楼前“地书”;“周周赛”为每周三上午上课前,学校统一组织一次书写测试,在10分钟内书写24个生字,由写字老师评分,对优胜班级进行鼓励;“月月评”为每月按年级举办一次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请当地频有名气的书法家评阅指导,对优秀学生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同时,学校经常在校门口举办硬笔字展览,展出全校每位学生的作品,利用上学放学的时间请家长参与评价。尤其“地书”的做法既环保又可以互相促进,引来不少家长回头张望和驻足欣赏,成为我校放学前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我校规范字校本课程的活名片。
    2011年4月,我校成功承办鹿泉市规范汉字书写艺术节,采用只编号不记名的方式举行现场书写大赛,10名一等奖中,我校学生“十分天下占其九”。2013年3月,“石家庄市第四届规范汉字书写艺术节启动仪式暨石家庄市语言文字工作部署会议”在我校成功召开。2013年5月,我校被选定为河北省书法考级中心鹿泉考试基地;11月,我校一名教师获六级证书,两名教师和两名同学获五级证书,12名同学获四级证书,两名同学获三级证书。在石市级以上各类规范书写比赛中,我校获一等奖16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6人,优秀奖30人,田培源、郭宇昕、张童尧等同学的作品受到寇学臣主席和毕芳芳秘书长的高度赞扬。
    四、健康修保障,服务生活
    在五六年级开设中医课是我校的又一特色课程,由学校喜欢钻研中医知识的老师任教。2013年9月,我校联系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购得一批教材《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这也是这批教材首次在学校投入使用。现在,我校已收集了一批中草药植株并制成标本,计划筹建中医知识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草药,了解其功效。
    现在,我校的“健康教育”系列已初步形成。低年级开设季节养生,包括四季养生和二十四节气养生,主要纠正学生“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在高年级的中医课引入综合保健知识,引领健康生活。同时,利用全校的体育健康课宣传基本的现代卫生常识,以塑造人格、愉悦一生为目的在心理健康课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传统为现代服务,身体和心理互通,我校的健康教育形成了“写健康字,撰健康联,上健康课,学健康理,行健康事,做健康人”的新格局。2013年,石家庄教育局、石家庄市少工委、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员会组织“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我校获优秀组织奖。
    五、绿色话主调,感念和谐
    绿色环保现在成为公众的首选。其实,这种意识早在1992年我校建校时就得以应用。学校教学楼前的两个花池恰好可以收集楼顶和周围的雨水,洗抹布和涮墩布的废水也都是流入地下两个蓄水池,沉淀后用来浇花。
    我校绿化面积达58%,引来很多小鸟筑巢安家。2008年,我校成立了“爱鸟小分队”,在树上为小鸟安置“爱心小舍”,在树干的一截围上光滑的铁板,上书对联“铁板能拦猫上树,浓情巧护鸟归巢”。
2012年12月,学校开展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活动,请楹联学会会员编写环保对韵,每天诵读;全校师生有感而发,自撰环保楹联60多副;每天硬笔书法和“地书”的练习内容也是以这些环保对韵和楹联为主;还将自撰的楹联作品精心地写好装入相框,俨然一个个工艺品,赠送给前来参观学习的友人时总能听到一片赞扬之声。
    这样的活动形式在学校的各种主题活动中多次采用,2013年,在力行节俭的大形式下,我校开展了“全民倡俭 诸事约行”主题活动。先请微机老师将有关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公益广告制成宣传片,利用LED显示屏播放,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再发动同学们将自己的感受写成对联,用楷书写好后做成台历,赠送给城区的几家饭店。现在学校会议室、楼道悬挂的满是师生自撰的联句和学生的书法作品,同学们在撰联、习字的同时受到了绿色环保、疾病防控、尊师爱长、勤奋报国的熏陶。楹联是书法的内容,书法是楹联的表现形式,楹联与书法的结合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效、更和谐,实现了双赢。
    2012年,我校被评为“河北省绿色学校”,2014年1月26日被环保部宣教中心授予“国际生态学校绿旗”,成为石家庄市唯一一所获此荣誉的学校。
    循着教育部实行三级课程的思路,我校立足本土、立足教师、立足学生,相继开发的经典诵读、诗联、写字、中医等课程,从各个侧面补足国家级课程,自成一体又相互协调,在身、心、智、德等各方面逐渐展开、深入,形成“国学”系列。几年实践、探索,我们始终提醒自己,不哗众取宠,不跟风走势,所看重的就只有一个字——“实”,老老实实地从学生出发,实实在在地为学生着想,扎扎实实地干好培养学生的每一件工作。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

电话:0311—87050831

Q Q :192725968 754252562

爱心账号:50372001040019646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东方支行

开户名称: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学会电话:0311—87050831  邮箱: zghb666@sina.com、a9898a@163.com  QQ:192725968 754252562  联系人:刘良业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952号-1

技术支持:APP开发公司